Widgets




以前在台積的時候,rework 通常代表某些製程為了更好的生產品質或實驗需求而重新做某部分的重新處理,犧牲了(很重要的)時間(或 cycle time),但(通常)可以換來更好的品質或效能。


這本由 37 signals 的創辦人 Jason 和 David 所寫(或整理)的 「rework」(中譯:工作大解放),在各大媒體、通路或朋友介紹中都佔盡版面,加上作者與現在的我算是屬於相同領域,拿到書之後迫不及待地在臥室裡就閱讀了起來。一開始是驚呼,咦?怎麼是個極短篇整理集?但一路閱讀下去,竟然閱讀到了第 110 頁才稍有中斷,整個過程當中不斷地回憶離開台積後這兩年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自己一直沒有費心整理的歷程與學習要點,在閱讀過程中歷歷在目,深有同感。(當然,深有同感是沒有什麼屁用的!深有同感之後要立即動手做!參閱 page 35:「點子人人都會想,真正重要的是你做了什麼。」,延伸出:「同感人人都很深,真正重要的是你感同身受之後做了什麼。」我,試著先整理一些筆記摘要,提醒未來的我。)


以下的筆記摘要可能對我自己比較有幫助,通常是我閱讀過程中自己覺得比較有共鳴但自己常常在日常營運中卻又忽略的項目。對於尚未閱讀過這本書的朋友,還是建議找到這本書,實際閱讀體驗一下。喔對了,當然每個人腦中都有自己的白天使跟黑惡魔,都有自己以為自己相信的東西,所以如果你不相信這本書裡頭說的某些、一些或全部的狀況,那也無所謂,每個人都可以、都會有自己的處理經驗,不一定適用在各種人、各種組織或各種情況下,各取所需囉。但我個人會比較傾向相信有實證且我自己也可以動手做的事例 :) (所以才會在這本書中找到許多共鳴,也在想應該如何提醒自己在未來可以時時提醒自己。)


最後提醒,閱讀這本書請勿必要看過第 1 頁的「前言」,前言裡頭描述了這本書適用的狀況或範圍,例如作者描述了「我們是一家刻意維持小規模經營的軟體公司」、「專門服務小型企業和組織」、「我們的銷售對象是財星五百萬大」等等資訊,為此書做了基本的定位。基於 constraints、或基於專案管理初始必做的「確定範圍」,個人覺得在對書籍提出評論或批評之前,自己要先對「範圍」有個清晰的定義,以免亂了分寸 XD


筆記摘要

第 2 篇 - 跳脫框架

  • 別在意世俗的眼光。-- page.11

  • 沒有計畫地做事聽起來可能很可怕,但盲目的遵循跟事實脫節的計畫更恐怖。 -- page.18

  •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們沒有扭轉局面,只是耗盡時間。真正的英雄已經回到家裡,因為他找到更快完成事情的方法。 -- page.24

第 3 篇 - 放手去做

  • 你覺得自己的點子很有價值嗎?那就想辦法把它推銷出去,看看能有什麼成果。結果很可能不怎麼樣。在你確實把東西開發出來之前,你那聰明絕頂的點子可能只是另一個點子罷了,而點子人人都會想。 -- page.36

  • 實現夢想完全是自己的責任,當你夠渴望,自然就能撥出時間。 -- page.37

  • 結果你打造的事業是投資人想要的,而不是顧客想要的。 -- page.49

  • You need a COMMITMENT strategy, not an EXIT strategy. 你需要的不是退場機制,而是實現承諾的策略。 -- page.56

  • 「質量」增加,通常透過以下管道:長期契約;冗員;僵化的決策;開不完的會議;龐雜的流程;庫存(實體或心理上的);硬體、軟體和技術鎖定;長期發展藍圖;辦公室政治。你要竭盡所能避免這些事情,這樣你才能輕易調整方向。改弦易轍的成本越高,就越不可能這樣做。 -- page.60

第 4 篇 - 取得進展

  • 不要貪多。-- page.66

  • 在早期階段,細節一點用處也沒有。 -- page.72

  • 懂得捨去才是關鍵,所以,定期找出需要移除、簡化、更精簡的東西。 -- page.77

  • ***** 減少投入反而解決了問題。 -- page.80 ***** (這一條我超愛!在講人類習慣性會做出過度反應的行為。)

  • 當事情沒有產生預期的成果時,人們出於本能,往往會投入更多資源去解決問題,包括更多的人力、時間和金錢。然而,這麼做最終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正確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也就是精簡。 -- page.80
    (延伸想法:呼應 page.60,通常出現問題時,人類會習慣性「反應過度」,特別是採用「增加質量」的做法,然後產生 page.80 最後的那四個字「沒完沒了」。)

  • 你應該把你的事業核心建立在不會改變的事物上,也就是人們今天和十年後都會想要的,這些才是你應該投資的。 -- page.82

  • 對 37signals 而言,諸如速度、簡單、容易使用和清楚明確,都是我們專注的焦點。 -- page.82

  • 善用任何你已經擁有的資源,或是負擔得起的工具,然後放手去做。重要的不是裝備,而是以你擁有的和能夠做的去處理事情。你的音調其實就在你的指尖。 -- page.86

  • 這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 page.88

第 5 篇 - 提高生產力

  • 商業世界裡充滿許多過時文件,既無用處,又浪費人們時間。沒人讀的報告、沒人看的圖表、派不上用場的產品說明書,這些東西皆需費時製作,但要忘記卻只需幾秒鐘。 -- page.95 (怎麼做?GET REAL!)

  • 抽象概念(如報告和文件)的問題在於它們創造出共識的假象。一百個人看著相同的文字,但在它們腦海裡,卻有一百種不同的想像。 -- page.95

  • 這是我們必經之路,拿出鑿子,開始做點實際的東西,至於其他事就只會讓人分心而已。 -- page.96

  • 我們很容易把熱忱實用性混唯一談,有時候,玩一玩,創造某些很酷的東西沒什麼關係,但到頭來你得停下來問自己:這東西真的有用嗎?酷炫感會消退,但實用性永遠不會。 -- page.99

  • 添加東西很容易,但增加價值很難。 -- page.99

  • 檢查現在做的事情是否至關緊要:
    -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 你解決了什麼問題?
    - 這真的有用嗎?
    - 你在增加價值嗎?
    - 這會改變行為嗎?
    - 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 你還有哪些要務?
    - 這真的值得嗎?
    不斷問自己(和其他人)以上問題,這無須是正規流程,但不要輕忽。 -- page.100

  • 干擾是大敵。 -- page.102

  • 然而,你不一定要在凌晨才進入獨處時刻,你可以在工作時間內制訂一個規則,每天訂出半天的獨處時間,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人員之間不相互交談(午餐時間除外),或以早上或下午做為你的獨處時段,亦或避開休閒的週五,嘗試在週四不交談,只要確保這是連續時段,以避免任何破壞生產力的干擾。 -- page.103

  • 會議是毒藥(挑出三個我覺得最重要的):
    - 議程一定要明確。
    - 在發生問題的場所會面,而不是在會議室。指出實際的東西,建議實質的改變。
    - 以一個解決方案作結,並任命某人負責執行。
    -- page.108 (第三點讓我想起在台積時的神奇字眼:「AR」,哈哈!)
  • 我們常不假思索地把放棄失敗聯想在一起,但有時這正是你應該做的事。如果你已經花太多時間在不值得投入的事情上,請馬上收手。你不可能討回過去的時間,而現在最不該做的是浪費更多時間。 -- page.117
  • 去睡覺吧!
    放棄睡眠是個壞主義。當然,你現在多獲得幾小時,但你以後得要付出更大代價,例如創造力匱乏、士氣低落、態度不佳等等。 -- page.119

(後續章節請接續參考 Part-2

4 Comments:

  1. 剛看完,真的很像極短篇的集合,會建議同時看看"員工不進辦公室,BOSS更輕鬆" 這本書(ISBN: 9789861853642 )

    ReplyDelete
  2. 謝謝 kiang, 列入未來閱讀的書單 :)

    ReplyDelete
  3. 剛看完這本書,您摘要寫的很好,有機會多交流,我叫做永錫。

    http://blog.xuite.net/twhsi/Blog

    ReplyDelete
  4. @TWHSI: 永錫謝謝你,再找機會與您交流囉 :) 您的網站整理的資訊很豐富呢~

    ReplyDelete

 
Top